出血性疾病指的是因人体异常止血机制引发的疾病,主要涵盖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会有皮肤、深层组织、脏器等部位的出血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以及凝血因子异常。当血管壁遭到破坏时,会致使血管内血液流出,进而引起出血症状。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主要作用是凝血,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同样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
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1.血管壁异常:
(1)遗传性或先天性血管壁异常疾病包含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2.血小板异常:
(1)常见遗传性血小板异常疾病有血小板无力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凝血因子异常:
(1)常见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疾病有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友病等。
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1.血管壁异常:
(1)免疫性血管壁异常有药物性紫癜,非免疫性血管壁异常有维生素C缺乏症、感染性紫癜、机械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
(1)常见的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肝病等都属于获得性血小板异常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
(1)如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等疾病。
此外,还可能是由机体抗凝和纤溶异常所导致,比如老鼠药物中毒、大量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物等。
总结:出血性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涉及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方面的异常,具体有多种不同的疾病表现,还可能与机体抗凝和纤溶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