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本质过敏
1.原因
-牙齿磨损:长期的咀嚼习惯,如偏侧咀嚼、喜食硬物等,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损,牙本质暴露。例如,长期用牙齿开啤酒瓶盖等行为,会使牙釉质逐渐被破坏,牙本质外露,当吃东西时,冷热酸甜等刺激就容易通过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酸软感。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如果有不良咀嚼习惯也会出现,中老年人由于牙齿的生理性磨损,发生概率相对更高。
-牙龈退缩: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退缩,或者由于刷牙方法不正确(如用力横刷)、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根表面的牙骨质较薄,其通透性比牙釉质高,对刺激更敏感,吃东西时就会感觉酸软。例如,牙周病患者由于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在进食时容易出现牙齿酸软。
-龋齿:龋病初期,细菌侵蚀牙体组织,当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浅层时,就可能出现对酸甜等刺激敏感,表现为吃东西时牙齿酸软。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喜欢吃甜食,就容易发生龋齿导致牙本质过敏而出现牙齿酸软;成年人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也可能患龋病。
2.应对措施
-使用脱敏牙膏:一些含有硝酸钾或氯化锶等成分的脱敏牙膏可以缓解牙本质过敏引起的酸软。长期使用有助于封闭牙本质小管,减轻刺激传导。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使用,儿童选择儿童专用的脱敏牙膏,使用时按照正确方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dental治疗:如果磨损、牙龈退缩或龋齿等情况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专业的dental治疗。比如,对于较浅的龋齿可以进行充填治疗;对于磨损严重的牙齿可以考虑做牙冠修复等;对于牙龈退缩引起的牙根暴露,可以通过牙周治疗控制牙龈炎症,必要时进行牙龈移植等手术来改善。
二、牙周炎
1.原因
-细菌感染: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会破坏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随着病情进展,牙周支持组织遭到破坏,牙齿的稳固性下降,吃东西时可能出现酸软感。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但中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等原因,发病率较高。例如,一些老年人长期没有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牙菌斑堆积,容易引发牙周炎。
-全身因素:一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牙周感染,且病情不易控制,会加重牙周炎的症状,导致吃东西时牙齿酸软。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控制不好,都容易并发牙周炎。
2.应对措施
-牙周治疗: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后续的治疗,如牙周手术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牙周治疗,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血糖波动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儿童如果患有牙周炎,多与先天性的牙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儿科牙周治疗,同时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
三、牙齿隐裂
1.原因
-牙齿结构缺陷:牙齿本身存在某些结构上的薄弱部位,在咀嚼过程中,受到过大的咬合力时容易出现隐裂。比如,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沟裂较深,或者牙齿有既往的充填体等导致牙齿结构不均匀,在咀嚼时应力集中处就容易发生隐裂。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如果有咬硬物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隐裂,中老年人由于牙齿的生理性退变,也可能出现牙齿隐裂。例如,喜欢吃坚果等硬物的人,牙齿受到的咬合力较大,容易出现隐裂。
-咬合创伤:不良的咬合关系,如牙齿过度磨损导致咬合面高低不平,或者有夜磨牙等习惯,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从而引起牙齿隐裂。例如,夜磨牙患者由于夜间不自主的磨牙动作,牙齿长期受到过大的咬合力,容易出现隐裂,进而在吃东西时感觉酸软。
2.应对措施
-调整咬合:如果牙齿隐裂不严重,可以通过调磨过高的咬合点,调整咬合关系,减轻牙齿承受的咬合力,缓解酸软症状。对于较严重的隐裂牙齿,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根管治疗后做牙冠修复等。儿童如果出现牙齿隐裂,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因为儿童牙齿还在发育中,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对恒牙胚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