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属于临床急腹症的一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阑尾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同时伴随着阑尾的缺血、坏死。这种疾病的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等并发症。以下是关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相关信息:
1.病因:
阑尾管腔堵塞:这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与阑尾粪石、寄生虫、淋巴滤泡增生等因素有关。
细菌感染:阑尾管腔堵塞后,容易导致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2.症状:
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恶心、呕吐:早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但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
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若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高热。
右下腹固定压痛:这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
3.诊断:
症状:根据典型的腹痛、发热等症状,结合右下腹固定压痛,可初步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阑尾的病变情况。
4.治疗:
手术治疗: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阑尾。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抗感染、补液等。
5.预后: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阑尾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阑尾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