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心脏跳的很快,神情恍惚,胸闷,心慌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医学机制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

-当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例如,进行长跑、快速游泳等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心慌的情况。精神过度紧张,如面临重要考试、重大比赛等压力情境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导致心跳加速,同时可能伴有胸闷、神情恍惚等表现。这种情况一般在休息、放松后可逐渐缓解,其机制是身体的应激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影响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2.饮用刺激性饮料

-大量饮用咖啡、浓茶或含有酒精的饮料等。以咖啡为例,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一般成人每千克体重摄入咖啡因超过5毫克时就可能出现心跳加快等反应。饮用后咖啡因被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从而引发心跳快、胸闷心慌等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多种疾病或情况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如发热性疾病,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钟,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导致窦性心率加快;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补偿组织器官的氧供,可出现心跳快、胸闷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同时伴有心慌、胸闷、神情恍惚等症状,其机制是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以及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作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但也可见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发作时心跳突然加快,可达150-250次/分钟,患者会感觉心悸、胸闷、神情恍惚等。其发生机制是心脏内存在异常的传导通路,形成折返环,导致心动过速发作。例如,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由于房室结存在双径路,激动在双径路中形成折返而引起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且可能增快,患者可出现心跳快、胸闷、气短、神情恍惚等症状。其机制是心房肌纤维不协调地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率紊乱。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当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同时可伴有心跳加快、神情恍惚等表现。例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同时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更易恶化,心肌缺血更严重,症状可能更明显。其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与需求失衡,心肌缺氧后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导致相应症状。

3.心力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在心力衰竭早期,可能会出现代偿性心率加快,以泵出更多血液满足机体需求,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胸闷、心慌加重,神情恍惚等表现。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上述症状,其机制是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失调,心率代偿性增快但最终无法维持有效泵血。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休息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快、胸闷心慌等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当前的活动,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休息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例如,老年人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快坐下或卧床,避免因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2.放松心情

-对于因精神紧张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症状,要尽量放松心情。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深呼吸时,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通过安抚、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其放松,减轻紧张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进一步处理

1.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情况

-如果是饮用刺激性饮料引起的,一般在停止饮用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温水,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避免让儿童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饮料。

-如果是剧烈运动后出现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伴有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排除是否有潜在的心脏问题。

2.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情况

-心律失常:

-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如果是由发热、贫血等引起,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发热患者需要进行退热治疗,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如额头贴退热贴等)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贫血患者需要明确贫血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则补充铁剂等。

-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尝试一些终止发作的方法,如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包括按压颈动脉窦(但老年人、有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等,但这些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如果发作频繁或症状严重,需要进一步进行电复律、药物治疗(如腺苷等,但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禁忌)或射频消融术等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需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心室率较快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禁忌)等药物控制心室率,同时根据情况考虑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儿童使用要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以及转复窦性心律等治疗措施。

-冠心病:

-患者应立即休息,有条件者可吸氧。同时应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他汀类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

-心力衰竭:

-患者需要休息,减少心脏负荷。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BNP等明确诊断。治疗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儿童使用要注意剂量和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等。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年龄因素

-儿童的心脏功能和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出现突然心跳快、胸闷心慌等症状,家长应更加重视。例如,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呼吸急促等,家长要及时察觉。儿童出现此类症状时,应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的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影响心脏的药物。

2.生活方式影响

-儿童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成分的饮料。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为儿童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儿童在考试前可能会因为压力出现心跳快等症状,家长要帮助儿童缓解压力。

(二)老年人

1.基础疾病较多

-老年人往往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当出现心跳快、胸闷心慌等症状时,可能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老年人对症状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例如,老年人出现心房颤动时,可能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所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药物使用禁忌

-老年人用药较多,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脏的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例如,一些降压药、降糖药等的使用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医生在开药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脏情况,老年人自己也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总之,当出现突然心脏跳得很快、神情恍惚、胸闷心慌等症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不能明确原因或症状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