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缺血性结肠炎主要由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引发,多数患者会表现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若患缺血性结肠炎,需积极按医嘱进行相应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一、血管阻塞:若结肠因外在或自身原因出现肠系膜动脉创伤、血栓等情况,可能造成局部血管阻塞,进而致使结肠缺血,引发缺血性结肠炎。比如,一些外部创伤可能导致肠系膜动脉受损,形成血栓,从而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到结肠;自身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能引起肠系膜动脉内血栓形成。

二、供血不足:当机体存在低血压,如因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致使血压下降,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时,可能使结肠局部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结肠缺血,这样也可能诱发缺血性结肠炎。例如,感染性休克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会影响到结肠的血液供应;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佳,可能导致向结肠供血不足。

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应积极遵循医嘱治疗,可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液体进行补液,在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同时维持心输出量。必要时还可遵医嘱选择全结肠切除术来缓解症状。

总之,了解缺血性结肠炎的引发原因和治疗方法很重要,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治疗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