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患者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且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需依据对应症状及时治疗。其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如下:
一、
1.突然发病,下腹或左下腹疼痛,伴腹泻、便血,几天后症状消失且不复发。腹痛部位多与结肠缺血病变部位一致,常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呈痉挛性,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接着出现腹泻,粪便带血,严重者为暗红色或鲜血便,常伴恶心、呕吐、腹胀,同时体温、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会升高。
治疗方法:此时要及时禁食水,可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轻症患者多数可治愈。
二、
1.坏疽性疾病较为少见,多见于老年人,突然发病且腹痛迅速扩至全腹,有腹膜炎症状,早期可出现休克,预后极差。
治疗方法:对此应进行手术治疗。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伴明显结肠扩张的患者应考虑行全结肠切除。对于病情持续2周以上且经积极保守治疗仍无明显缓解的患者也应考虑手术。
总之,缺血性结肠炎要根据具体症状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