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中毒的现场处理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去除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被乙草胺污染的皮肤,若眼部接触,需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医疗救治措施
清除体内毒物:
-催吐:若中毒者意识清楚且能配合,在中毒早期可让其饮用大量温水,然后刺激咽部催吐,重复进行直至呕吐物清亮。但需注意,昏迷、惊厥患者以及腐蚀性物质中毒者不宜催吐。
-洗胃:一般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洗胃,可选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等作为洗胃液,彻底洗胃以清除胃肠道内未吸收的毒物。
-导泻:洗胃后可通过胃管注入硫酸钠等泻剂,促进已进入肠道的毒物排出。
支持对症治疗: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密切监测中毒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抑制,应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于低血压等循环功能障碍,可适当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血压。
-保护重要脏器:乙草胺中毒可能对肝脏、肾脏等脏器造成损害,需监测肝肾功能,给予护肝、护肾等支持治疗,如适当补充维生素C、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保护肝脏,保证肾脏灌注等保护肾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乙草胺的耐受性较成人差,在现场处理时要更加迅速、轻柔。由于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或监护人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情况等。在医疗救治中,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救治措施的剂量等,但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不恰当的治疗方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儿童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处理。
孕妇:孕妇发生乙草胺中毒时,要充分评估中毒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在处理过程中,要谨慎选择治疗措施,洗胃等操作需特别小心,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通过超声等检查监测胎儿的发育状况等。
老年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对乙草胺中毒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在现场处理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体位变化等导致老年人出现跌倒等意外。医疗救治中要更加注重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密切监测和保护,用药需更加谨慎,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调整可能的治疗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