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妙招
1.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4岁宝宝鼻腔黏膜娇嫩,鼻腔分泌物增多易致鼻子不通气。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能湿润鼻腔,稀释黏稠分泌物,利于排出。可购买正规儿童专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或喷雾,操作时让宝宝平躺,头部稍微抬高,每个鼻孔滴入或喷入适量液体,之后轻轻按压鼻翼,促进分泌物排出。
2.湿毛巾敷鼻:用湿热的毛巾敷在宝宝鼻根部,能使鼻黏膜血管扩张,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子不通气症状。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宝宝皮肤,一般以4050摄氏度为宜,每次热敷时间约1015分钟。
3.按摩:通过按摩特定部位可改善宝宝鼻子通气情况。如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按揉约12分钟,力度适中,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宜。按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鼻黏膜充血。
4.调整睡姿:若宝宝鼻子不通气,可尝试调整为侧卧位,有助于缓解一侧鼻腔堵塞情况。比如左侧鼻子不通气可向右侧卧,右侧不通气向左侧卧,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气,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二、药物治疗
1.儿童专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黏膜充血、肿胀,从而改善鼻子通气。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它能直接作用于鼻腔局部,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2.减充血剂:能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充血,快速缓解鼻子不通气症状。但此类药物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反跳性鼻黏膜充血肿胀。例如羟甲唑啉滴鼻液,4岁宝宝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
三、特殊人群提示
4岁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和护理需格外谨慎。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非药物方法是首先推荐的,因为相对安全。若使用药物后宝宝出现任何不适,如鼻腔刺痛、瘙痒、哭闹不止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同时,要注意宝宝日常的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有助于减轻鼻子不通气症状,促进宝宝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