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典型症状体征,中晚期症状多样化。检查者普查时需借助多种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常用辅助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甲胎蛋白检查、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强化核磁。
一、体格检查:
1.中晚期肝癌患者多有肝掌、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还会伴有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黄疸、下肢水肿等症状。
2.虽有上述症状可考虑肝癌,但体格检查仅作参考,不能确诊。
二、甲胎蛋白检查:
1.若甲胎蛋白>400ng/mL,或持续升高,且排除慢性肝炎、孕产妇或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等,可考虑肝癌。
三、超声检查:
1.经济方便且准确性高,为临床首选。
2.可查看肝脏内是否有肿物,以及肿物大小、数量、有无包膜、对周围组织血管影响等。
四、增强CT检查:
1.能看出肿物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是否浸润。
2.可帮助区别肝癌和血管瘤,但难以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五、强化核磁:
1.可协助判断肝脏肿物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肝癌。
六、诊断标准:
1.超声检查、增强CT检查、强化核磁中,有2种检查出现肝癌典型影像学表现(如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央坏死液化区等,且肿物>2cm),可确诊肝癌。
2.或有1种检查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肿物>2cm)且甲胎蛋白>400ng/mL,也可确诊肝癌。
总之,通过这些辅助检查方法及其诊断标准,可较为准确地对肝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