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颌下腺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导管阻塞:这是颌下腺炎常见病因之一。涎石病是导致导管阻塞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涎石在颌下腺导管的发生率较高。涎石形成后,会阻碍唾液的正常排出,使唾液在腺体内潴留,进而引发炎症。另外,导管狭窄也可导致阻塞,如因外伤、手术等因素损伤导管,或导管先天性发育异常,使得管腔变窄,唾液排出不畅。还有导管异物,如误吞的小物品等进入导管,也可造成阻塞。

2.细菌感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逆行进入颌下腺导管,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例如,当患者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全身性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内细菌就容易趁虚而入。此外,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也增加了细菌感染颌下腺的风险。

3.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口腔颌面部各组织间联系紧密,当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时,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颌下腺。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炎症可通过筋膜间隙扩散,波及颌下腺,引发颌下腺炎。

4.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颌下腺,如舍格伦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疾病,除了侵犯泪腺导致眼干外,也常侵犯唾液腺,包括颌下腺,引起腺体的炎症。另外,放射性损伤也可导致颌下腺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颌下腺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腺细胞受损,功能障碍,易引发炎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颌下腺炎病因有不同影响:

1.年龄:儿童由于咀嚼功能不完善,唾液分泌调节功能尚未成熟,且口腔卫生意识较差,易发生涎石病导致导管阻塞引发颌下腺炎。老年人则因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能力,也增加了颌下腺炎的发病风险。

2.性别:男性可能因从事体力劳动较多,外伤机会相对增加,若颌下区受伤累及导管,可能导致导管阻塞引发颌下腺炎。而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如舍格伦综合征,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因此女性因自身免疫因素导致颌下腺炎的情况更为常见。

3.生活方式:长期进食高糖、精细食物,又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口腔内细菌滋生,易引发口腔炎症,进而蔓延至颌下腺。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腔和唾液腺,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此外,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也易诱发颌下腺炎。

4.病史:有口腔颌面部手术史的患者,手术可能损伤颌下腺导管,导致导管狭窄或阻塞,增加颌下腺炎的发病几率。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由于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相对较低,口腔内细菌容易逆行感染颌下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已患有舍格伦综合征,颌下腺受累的可能性较大。

治疗颌下腺炎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颌下腺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有无发热、颌下区肿胀疼痛等。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口腔清洁,通过漱口等方式减少口腔细菌。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

2.孕妇:孕妇患颌下腺炎,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应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如局部热敷、保持口腔卫生等方法缓解症状。如需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切不可自行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颌下腺炎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不易控制,应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加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时需注意药物剂量调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