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

颌下腺炎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以下是关于颌下腺炎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一、病因

1.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涎石:涎石可导致腺体分泌不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颌下腺炎。

3.损伤:口腔内或颌下区的损伤,可使细菌进入腺体,引发感染。

4.其他:临近组织的炎症蔓延、免疫功能低下等也可导致颌下腺炎。

二、症状

1.腺体肿大:颌下腺部位肿胀、疼痛,触诊时腺体明显压痛。

2.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影响咀嚼和吞咽。

3.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涎液分泌异常:腺体分泌减少或停止,口腔内可有咸味。

三、诊断

1.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初步诊断为颌下腺炎。

2.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等检查,可帮助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可了解腺体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明确病因。

四、治疗

1.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2.对症治疗:如止痛、退热等。

3.保守治疗:在炎症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等。

4.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腺体发生脓肿,需进行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或摘除腺体。

五、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洗牙。

2.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3.及时治疗口腔内的感染灶。

4.增强身体免疫力。

总之,颌下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及时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颌下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