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折如何治疗

脚骨折通常由外界暴力或扭伤引发,其治疗方式依据症状轻重有所不同。症状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较重时则可进行手术切开复位治疗。

一、保守治疗

1.一般治疗:要对患者骨折部位、骨折节段以及是否存在脱位进行评估。若局部骨折移位不太明显,可对患肢制动,通过支具或石膏固定来保守治疗。在石膏固定10至14天时,若石膏松动且局部软组织肿胀已缓解,可更换管型石膏进一步固定,通常在4至6周拆除石膏外固定,之后加强功能锻炼,患者多能逐步恢复正常。保守治疗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可扶双拐行走,休息时尽量抬高患肢以促进局部肿胀消退。

2.药物治疗:骨折患者需同时使用消肿化瘀药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常见的有七叶皂苷钠、骨肽片等。若为开放性骨折,还需加用抗感染药物,如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对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进行止痛治疗。

二、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脚骨折情况明确,移位显著,可能伴有骨折脱位,一般需采用手术治疗,包含钢板螺钉固定以及克氏针固定等,具体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方法。术后要注意观察切口,同时注意局部止痛,可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止疼处理。

患者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应定期拍摄X光查看骨折局部及骨痂生长情况,通常骨折约3个月左右可逐渐恢复正常。在骨折愈合中后期,要强化脚趾、脚踝部位的功能锻炼,以防局部肌肉、肌腱粘连。在脚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后,患者可逐渐下地行走,恢复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总之,脚骨折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各方面的细节,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