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的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水
占比及意义:血浆中约90%是水,水是血浆的基本溶剂。它为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提供了液体环境,能够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例如,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溶解在水中,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依靠水运输到相应的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血浆中水的含量基本稳定,但婴幼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相对而言水的占比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有细微差异;对于患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钠潴留,导致血浆中水的含量相对异常增多,影响内环境稳定。
二、血浆蛋白
白蛋白:
-占比与功能: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的50%-60%。它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作用,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至关重要。如果白蛋白含量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在肝脏疾病患者中,如肝硬化,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可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进而引发腹水等症状;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也可能影响白蛋白的合成,需要关注白蛋白水平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球蛋白:
-组成与功能:球蛋白又分为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γ-球蛋白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是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例如,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球蛋白)来抵御病原体。不同性别之间,球蛋白水平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球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了过多的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
三、电解质
主要电解质种类及功能:血浆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等。钠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重要作用,正常血浆中钠离子浓度约为135-145mmol/L,它与氯离子等共同维持着血浆的渗透压平衡,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约为3.5-5.5mmol/L,它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节律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低钾血症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进食不足或过度使用利尿剂的人群,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要注意电解质的监测和补充。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受损,更要密切关注电解质水平,因为肾脏疾病可能导致钠离子、钾离子等的代谢异常,影响内环境稳定,进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
四、营养物质
包括的营养物质及来源与运输:血浆中的营养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血糖水平可能会升高或降低,影响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进而影响机体的能量供应。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来自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所以血浆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肠炎等,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血浆中营养物质水平异常。
五、代谢废物
常见代谢废物及排出途径: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然后经呼气排出体外。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它们主要通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会导致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血浆中蓄积,引起尿毒症等一系列症状。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相关治疗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代谢废物的代谢,需要定期监测血浆中代谢废物的水平,以评估身体的代谢状况和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