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充盈差怎么治疗啊

一、明确膀胱充盈差的原因

膀胱充盈差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患者饮水不足、精神紧张导致的排尿抑制、某些疾病状态下膀胱功能异常等。例如,老年人可能因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等原因出现膀胱充盈差;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神经调控膀胱排尿功能的障碍从而导致膀胱充盈差。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调整饮水习惯

-对于一般人群: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分多次饮用。如果是因为饮水不足导致的膀胱充盈差,通过合理增加饮水,可使膀胱逐渐充盈。例如,早上起床后饮用200-300毫升温水,上午、下午每隔1-2小时饮用100-200毫升水等。

-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合理调整饮水量,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量约500-1000毫升,学龄儿童可到1000-1500毫升,同样需分多次饮用,避免孩子一次喝太多水造成胃肠不适等情况。同时要避免孩子过度饮用含糖饮料等,因为含糖饮料可能影响孩子的水盐代谢,间接影响膀胱充盈情况。

2.心理调节

-对于精神紧张导致的膀胱充盈差人群: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比如进行深呼吸训练,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儿童,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比如给孩子讲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从而改善膀胱充盈差的情况。

3.膀胱功能训练

-一般人群:可以进行定时排尿训练,逐渐建立规律的排尿反射。开始时可每1-2小时尝试排尿一次,随着膀胱功能的改善,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例如,先设定每1.5小时排尿一次,坚持一周左右,若膀胱充盈情况改善,可调整为每2小时排尿一次。

-儿童: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对于幼儿,家长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如早上起床后、饭后等)引导孩子尝试排尿,帮助孩子建立排尿规律。在训练过程中要耐心,避免责备孩子,让孩子在舒适的氛围中配合训练,促进膀胱正常充盈功能的恢复。

三、针对疾病因素的处理

如果膀胱充盈差是由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异常,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如果结石较小,可通过增加饮水、适度运动等方式促进结石排出,随着结石排出,膀胱充盈差情况可能改善;如果结石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治疗;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则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膀胱充盈差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膀胱充盈差的患者,需要由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比如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改善神经系统对膀胱的调控功能,进而改善膀胱充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