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并胆囊多发结石

胆囊炎并发胆囊结石,通常是因胆囊结石导致胆囊黏膜损伤,再继发细菌感染而引发。若疾病未发作且无症状,或许可先观察,但若出现不适反应,则需积极治疗。

一、原因:

这种状况常见于肥胖者、高胆固醇饮食者、高油脂饮食者、饮食不规律者等人群,容易形成胆囊结石。随着胆囊结石体积增大,会摩擦刺激胆囊壁,进而致使胆囊黏膜受损,甚至可能引发胆囊管梗阻。若伴有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就会出现胆囊壁炎性反应,尤其在暴饮暴食、饮酒后较易出现,从而形成胆囊炎并发胆囊结石。

二、症状:

一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在体检时才被发现。而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疼痛甚至可放射至背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表现,急性发作时还有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急性感染性症状。

三、治疗:

需积极排除手术禁忌后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胆囊并去除胆囊结石。同时还需进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氟氧头孢钠、间苯三酚注射液等药物。若患者有明显手术禁忌情况,如老年患者一般状况较差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时,也可通过保守方法缓解病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治疗期间要多注意饮食、避免劳累、戒酒等,以控制病情发作。

总之,对于胆囊炎并发胆囊结石,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