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的胆囊炎症,其特征是胆囊壁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胆囊组织坏死和腐败。以下是关于坏疽性胆囊炎的一些关键信息:
1.定义:
坏疽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缺血等因素引起的胆囊壁坏死和坏疽。
它是一种急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胆囊穿孔和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2.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也常见。
可能出现黄疸,但较少见。
3.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坏疽性胆囊炎。
超声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胆囊的病变程度。
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4.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手术通常是胆囊切除术,以去除受感染的胆囊组织。
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促进康复。如果出现严重的腹痛、高热或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此外,对于有胆囊疾病史或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胆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