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一)饮水过少
影响机制: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当饮水过少时,肾脏会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得尿液中的水分减少,各种代谢废物的浓度相对升高,从而导致尿液浓缩,颜色变黄。例如,在炎热的天气下或者长时间未饮水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小便赤黄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饮水过少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儿童由于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且自我饮水意识较弱,如果活动量大又饮水不足更容易发生;成年人中如果工作繁忙忘记饮水或者处于缺水环境中也较为常见。
(二)饮食因素
影响机制:某些食物的摄入也可能导致小便赤黄。比如大量食用胡萝卜、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经过人体代谢后,胡萝卜素会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黄色。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如果过多食用这类食物也可能出现小便赤黄,而成年人在大量摄入后也会有此情况,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
二、病理性因素
(一)肝脏疾病
影响机制: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会经过肝脏处理后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会进入血液,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小便呈现赤黄色。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肝脏疾病导致小便赤黄,儿童可能因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因素引发肝脏病变,成年人则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脏疾病,男性和女性在患病几率上无绝对明显差异,但不同肝脏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
(二)胆道疾病
影响机制:胆道结石、胆管炎等胆道疾病会影响胆汁的排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并通过胆道系统排出到肠道参与消化的,当胆道出现梗阻等问题时,胆汁反流进入血液,进而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黄。各年龄人群都可能患胆道疾病,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原因引发,成年人则多因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导致,性别方面一般无特定倾向性。
(三)泌尿系统感染
影响机制: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细菌在泌尿系统繁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白细胞、细菌等炎性物质,使尿液颜色改变,呈现赤黄色。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儿童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女婴护理不当等情况;成年人中女性由于尿道短宽直等解剖特点也较容易患泌尿系统感染,男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也会发生,性别差异在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小便赤黄中较为明显,女性相对更易出现。
(四)其他疾病
影响机制: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也可能出现小便赤黄的情况;一些溶血性疾病会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胆红素,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小便赤黄。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这些相关疾病,糖尿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为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成年人中各年龄段都有,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无绝对差异;溶血性疾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可能因不同病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