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道异物感可能涉及的疾病
(一)食管本身的病变
1.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肥胖、长期饮酒、吸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其发病机制是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炎症,导致患者出现食道异物感,还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症状可加重。
-真菌性食管炎:常见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食管,引发炎症,患者可感觉食道有异物感,还可能伴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2.食管良性肿瘤
-如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中年男性,生长缓慢,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时可阻塞食管腔,引起食道异物感,还可能出现吞咽梗阻感、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
3.食管癌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吸烟、饮酒、食用亚硝胺含量高的食物、有食管慢性炎症等。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食道异物感、胸骨后不适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食物,最后滴水难进。
(二)邻近器官的病变
1.咽部疾病
-慢性咽炎: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接触有害气体等是常见诱因。患者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有时可伴有咳嗽,异物感在吞咽唾液时明显,吞咽食物时不明显,常因晨起用力咳痰而出现恶心、呕吐。
2.喉部疾病
-喉咽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长期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肿瘤可引起喉部异物感,还可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3.纵隔疾病
-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等,肿瘤增大压迫食管时可导致食道异物感,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有关。
(三)全身性疾病
1.缺铁性贫血
-多见于育龄女性、儿童等人群,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综合征,表现为食道异物感、吞咽疼痛等,这可能与食管黏膜病变有关。
2.重症肌无力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病变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导致肌肉无力。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进而感觉食道有异物感,症状具有波动性,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颈部、胸部等部位的触诊,了解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胸部有无异常体征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方向。
(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食管镜或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如有无炎症、肿瘤、异物等。对于食管炎可观察到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对于食管癌可发现食管黏膜的占位性病变、溃疡等;对于食管平滑肌瘤可看到食管腔内的圆形或椭圆形隆起。
2.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对于食管癌可显示食管黏膜紊乱、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等征象;对于食管平滑肌瘤可表现为食管腔内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
-CT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病变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如食管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对于纵隔肿瘤等邻近器官病变也可提供重要信息。
3.实验室检查
-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食道异物感的患者,会进行血常规、血清铁、铁蛋白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会进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相关检查,辅助诊断。
三、不同人群食道异物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食道异物感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吞食异物史,如小玩具、硬币等,要高度警惕食管异物。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有无拒食、哭闹、流涎等表现。一旦怀疑食管异物,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异物长期滞留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育龄女性
(三)老年人
-老年人食道异物感需重点排查食管癌等严重疾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敏感,所以更要重视。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处理食道异物感相关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在进行某些检查或治疗时需格外谨慎。
(四)长期吸烟饮酒者
-长期吸烟饮酒者是食管癌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出现食道异物感时,应高度警惕食管病变。这类人群要及时戒烟戒酒,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