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取合适体位
1.对于成人: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身体稍向前倾,这样有利于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气道,便于排出。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的成人,也可采取侧卧位,患侧向下,这样能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从患侧肺向主气道移动。
2.对于儿童:可将儿童抱起,使其头部稍低,身体呈45°-60°倾斜的体位,这样的体位有助于痰液顺利流出。如果是婴儿,可让其趴在家长的腿上,头低脚高,家长用手轻拍婴儿背部。
二、正确拍背部位及方法
1.拍背部位:拍背的部位是背部的肺区,一般是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进行拍打。对于成人,背部的下方是肺底所在区域,从双侧肩胛骨下角线以下的部位开始拍打,逐渐向上至肩部下方。对于儿童,拍背部位同样是背部的肺区,要注意避开脊柱和肾脏等部位。
2.拍背方法:拍背时手指要并拢,使手掌呈杯状,利用手腕的力量进行有节奏地拍打。拍打力度要适中,以能引起患者胸部震动但又不会让患者感到疼痛为宜。对于成人,每次拍背的频率可以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左右;对于儿童,拍打的力度和频率要相对轻柔,频率可稍慢一些,一般每分钟60-100次左右。
三、持续拍背时间及配合呼吸
1.持续时间:每次拍背排痰的时间一般建议为10-15分钟,可分几次进行,比如分2-3次,每次5-7分钟。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痰液充分松动并移动到较大的气道。
2.配合呼吸:在拍背过程中,可配合患者的呼吸进行。当患者吸气时,手部可适当放松,让胸廓有充分的扩张空间;当患者呼气时,进行拍背,这样有助于将松动的痰液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对于儿童,家长在拍背时可以引导儿童配合呼吸,比如在儿童吸气时将其胸部抬起一些,呼气时进行拍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拍背排痰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因为老年人的骨骼相对脆弱,过大力的拍背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如果伴有心肺疾病,拍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不适要立即停止拍背。
2.儿童:儿童拍背排痰时要更加小心,不能用力过猛。如果儿童存在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拍背并及时就医。对于婴儿,拍背时要注意手部力度的控制,避免损伤婴儿的胸部。
3.术后患者:术后患者拍背排痰时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恢复情况来调整拍背力度和部位。例如腹部手术患者,拍背时要避免按压腹部手术切口部位,防止引起疼痛和影响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