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什么意思

肝源性糖尿病指的是继发于慢性肝脏实质损害的糖尿病,其发病率较低,常见原发病因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当肝脏受损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同时体内肝糖原分解以及糖异生增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引发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具有以下特点:

一、患者临床症状以肝病症状为主,比如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全身皮肤黏膜变黄等,很少出现糖尿病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这是因为肝病对身体的影响更为突出,掩盖了糖尿病的部分表现。

1.腹胀主要是由于肝脏病变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2.乏力则是身体整体机能受影响的体现。

3.食欲减退与肝脏代谢异常有关。

4.全身皮肤黏膜变黄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结果。

二、患者发病年龄倾向于中老年人群。这是因为大部分肝脏实质性损伤是慢性过程,病程可能长达10余年甚至更久,到出现肝源性糖尿病时,患者年龄通常已处于中老年阶段。

1.慢性病程导致疾病逐渐发展和累积。

2.长期的肝脏问题最终引发了糖尿病。

三、患者一般无糖尿病家族史,多是由于肝脏疾病病程长且病情控制不佳所导致。

1.与遗传因素关系不大。

2.主要是肝脏病变的后续影响。

一旦确诊为肝源性糖尿病,建议患者尽快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肝脏疾病,并配合使用对肝功能无损伤的胰岛素注射液进行降糖治疗。总之,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关注肝脏疾病和血糖控制两方面,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