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医学临床上都是如此。它主要由一些难以治愈的病症引发,比如癌症和肿瘤类疾病等,这些都会导致该病症的出现。因此,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全面预防,以避免更严重后果。
一、诊断检查
1.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
①低频(<10Hz)重复电刺激波幅变化不大,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可下降;高频(20-50Hz)重复电刺激后肌肉产生强烈自主收缩(持续15秒或更长),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加(增量反应),增高2-20倍(波幅增高200%以上为阳性),这与重症肌无力的表现相反,是促使钙离子流入神经末梢促进乙酰胆碱单位性释放所致。
②大力收缩15秒钟后,如波幅增高超过25%应高度怀疑本病,超过100%可确诊。针极肌电图可见小的多相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增加及波幅变异,单个肌肉诱发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单纤维肌电图显示如重症肌无力的颤搐(jitter)增加。
③肌无力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无异常,神经单一刺激可产生一个低波幅肌肉动作电位,而重症肌无力病人则正常或接近正常。
(2)腾喜龙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有时呈阳性反应,但远不如重症肌无力患者敏感。
(3)血清检查
本病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不增高,个别可合并眼睑下垂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约34%的肌无力综合征患者有器官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异常(如IgGk副蛋白)。血清肌酶谱多正常。测量电压门控性钙通道抗体有实用价值,肌无力综合征P/Q型钙通道结合抗体血清学试验阳性率约95%,重症肌无力≤5%,有助于鉴别。
(4)其他检查
本病患者HLA-B8和DR3单体型增加,类似其他自身免疫病。本病肌活检如重症肌无力所见,为正常或轻微非特异性变化。
2.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查和抗体检测诊断肌无力综合征。临床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近端肌无力、自主神经症状和反射消失。中老年男性肺癌患者亚急性发病,出现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或易疲劳;患肌用力收缩后肌力短暂增强,持续收缩后呈病态疲劳;口干、括约肌功能障碍、肌痛和腱反射减弱。
总之,通过上述对肌无力综合征病症诊断方法全面且客观的介绍,我们能对此类疾病有较为真实的认识和了解,这有利于我们采取更好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鉴于此病治疗的困难性和艰巨性,我们一定要做好最好的预防,尽最大可能避免其发生。而一旦发生,就要及时治疗,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