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肝功能异常: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服用护肝药物,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若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肾功能损害: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服用护肾药物,同时定期复查肾功能,若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结核药物过敏,出现皮疹、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4.胃肠道反应: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应遵医嘱服用止吐药或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5.神经系统损害: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此时应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药物,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6.血液系统异常: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此时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应及时就医。
7.骨关节损害: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此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
8.听力损害:链霉素等药物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听力变化,如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