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腔局部因素
1.鼻黏膜充血肿胀
-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是常见原因。例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感染后鼻黏膜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鼻子不通气。研究表明,普通感冒时鼻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使得鼻黏膜肿胀,阻碍气流通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出现鼻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且儿童鼻黏膜较薄,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
-变应性因素:过敏性鼻炎,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水肿、充血,出现鼻子不通气。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过敏原的接触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对室内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成人可能对花粉等室外过敏原更敏感。
-血管运动性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鼻黏膜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例如情绪激动、气温变化等都可能诱发,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
2.鼻腔新生物
-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表现为鼻腔内良性增生的肿物。鼻息肉会阻塞鼻腔空间,引起鼻子不通气,且症状可进行性加重。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成人相对多见,儿童鼻息肉较少见,但也有报道。
-鼻腔肿瘤:鼻腔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以及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肿瘤占据鼻腔空间,导致鼻子不通气。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相对高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侧鼻塞,易被忽视,随着肿瘤增大,鼻塞症状加重。
二、邻近器官的影响
1.鼻窦疾病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炎症累及鼻窦黏膜,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阻塞鼻窦开口及鼻腔,引起鼻子不通气。慢性鼻窦炎则是在急性鼻窦炎基础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鼻窦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也会出现鼻黏膜肿胀、分泌物潴留,导致鼻子不通气。儿童鼻窦炎相对成人更易反复发作,与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儿童鼻窦窦口相对较大,鼻黏膜嫩弱,感染易累及鼻窦。
2.咽部疾病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子不通气、张口呼吸等症状。儿童时期机体免疫活跃,腺样体处于增生旺盛期,易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导致肥大。
三、全身因素
1.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可引起鼻黏膜水肿,导致鼻子不通气。甲状腺功能减退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成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还常伴有乏力、畏寒等全身症状。
2.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长期滥用麻黄碱滴鼻液等,可引起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导致药物性鼻炎,出现鼻黏膜充血肿胀、鼻子不通气。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药物的副作用引发鼻子不通气。
3.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影响鼻腔血管的压力等,导致鼻黏膜充血等情况,进而引起鼻子不通气。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鼻腔黏膜的感染,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容易出现鼻黏膜炎症导致鼻子不通气。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均有,且病情控制不佳时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