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是指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起病后7~10天。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蛛网膜颗粒阻塞,脑脊液经硬膜下腔吸收障碍,从而积聚在硬脑膜下腔。

以下是关于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一些相关信息:

1.症状:

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仅在头颅透光试验或头部B型超声检查时发现。

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呕吐、囟门饱满、落日眼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若积液量较多,可出现脑疝,甚至危及生命。

2.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头部B型超声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头部B型超声检查对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治疗:

对于少量的硬膜下积液,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

对于大量的硬膜下积液,或出现明显症状的患儿,需要进行穿刺抽液或引流。

同时,还需要积极治疗化脓性脑膜炎,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预防:

对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硬膜下积液。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儿的营养和水分摄入,避免因频繁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

出院后要注意患儿的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总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