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一、转氨酶类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大量释放入血,血清ALT水平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一般来说,ALT升高的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特异性相对不是绝对单一的,其他如心肌梗死、骨骼肌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轻度升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ALT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通常儿童的ALT水平可能相对略高,但也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内。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ALT可能会有生理性的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成人上限的2-3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
-性别因素:正常情况下,男女之间ALT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大,但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可能对ALT水平影响较小,一般不构成明显性别相关的ALT水平显著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ALT升高;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一过性ALT轻度升高,经过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病史:有肝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史,监测ALT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情况;有药物性肝损伤病史的患者,再次接触相关药物可能导致ALT再次升高。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AST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中,其次是肝细胞线粒体中。血清AST升高可见于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增加,AST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尤其是AST/ALT比值的变化有一定意义,如AST/ALT比值大于1,在肝炎早期可能提示病情较重或向慢性化发展。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AST正常参考值与ALT类似,儿童和成人的正常范围有一定标准区间,儿童AST正常参考值一般在一定范围内,随年龄增长逐渐稳定。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相关的显著差异,正常女性和男性AST正常参考值范围相近。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不仅会影响ALT,也会导致AST升高,因为酒精对心肌细胞和肝细胞都有损伤作用;过度劳累等情况也可能引起AST轻度升高,但通常幅度不如ALT特异性肝病相关升高明显。
-病史: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由于心肌细胞受损,AST会升高,需要与肝病导致的AST升高进行鉴别;有肝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监测AST有助于判断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二、胆红素类指标
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如溶血性疾病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加,导致总胆红素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时,胆道梗阻,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总胆红素主要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年龄因素: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现象,足月儿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在一定范围,早产儿有所不同,新生儿总胆红素升高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如胆红素脑病等严重情况。
-性别因素:正常情况下,男女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喂养不及时,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引起生理性黄疸加重;成年人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可能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导致总胆红素轻度升高,但一般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病史:有溶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会反复出现胆红素升高,监测总胆红素等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有胆道疾病病史,如胆囊结石、胆管癌等,可能导致阻塞性黄疸,引起总胆红素升高。
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及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总管结石、胰头癌等引起的胆道梗阻,此时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反流入血导致升高;也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因为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直接胆红素也会升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DBil正常参考值与总胆红素相关,新生儿DBil生理性升高一般有一定范围,病理性原因导致的DBil升高在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如儿童胆道闭锁等疾病可导致DBil显著升高。
-性别因素:正常男女DBil正常参考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影响胆道排泄功能,增加胆道结石形成风险,进而可能导致DBil升高;成年人过度肥胖也可能与胆道疾病相关,影响DBil水平。
-病史: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因手术导致胆道狭窄等情况,引起DBil升高;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肝细胞受损可能影响对胆红素的结合,导致DBil升高。
三、蛋白质类指标
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疾病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由于肝细胞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降低还可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白蛋白水平越低,往往提示肝脏合成功能越差,病情越严重,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白蛋白常明显降低。
-年龄因素:新生儿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白蛋白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出生后喂养等情况,会逐渐升高至正常范围;儿童时期白蛋白正常参考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性别因素:正常情况下,男女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白蛋白合成;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可能影响肝脏功能,间接影响白蛋白合成,但一般不是主要因素。
-病史: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如恶性肿瘤、结核等,会导致白蛋白消耗增加,同时可能影响肝脏合成功能,导致白蛋白降低;有肝脏疾病病史,如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合成减少,常伴有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GLB):
-意义: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细胞合成,当肝脏有炎症或其他刺激时,免疫系统被激活,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球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会升高,球蛋白升高的程度与肝脏炎症的活动度和病情的严重性有一定关系。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A/G)也有临床意义,正常A/G比值约为1.5-2.5:1,当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升高时,A/G比值会减小,甚至倒置,常见于肝硬化、严重肝功能损伤等情况。
-年龄因素:新生儿球蛋白水平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至成人正常范围;儿童时期球蛋白正常参考值有其自身范围,与成人不同,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相关的显著差异,正常女性和男性球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相近。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感染环境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影响球蛋白水平,如长期接触感染源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激活,球蛋白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也会导致球蛋白升高。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会出现球蛋白明显升高;有慢性感染病史,如乙肝、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导致球蛋白升高。
四、其他相关指标
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意义: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血清GGT升高常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如胆管癌、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GGT显著升高;也可见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因为酒精和某些药物会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合成GGT;在肝炎活动期,GGT也可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GGT升高较为明显,常作为酒精性肝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年龄因素:儿童GGT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儿童GGT水平一般较低,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正常范围。
-性别因素:正常情况下,男性GGT正常参考值一般略高于女性,这与男性通常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有关,但也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内。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者GGT会明显升高,因为酒精刺激肝细胞合成GGT;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等可能导致GGT升高,停药后部分患者GGT可恢复正常。
-病史: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如胆囊结石反复发作引起胆道梗阻,可能导致GGT升高;有酒精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大量饮酒会导致GGT再次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
-意义:ALP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骼、肝脏、肾脏含量较多。血清ALP升高可见于肝胆疾病,如肝内、外胆管阻塞时,ALP因排泄障碍而逆流入血,导致升高;也可见于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恶性肿瘤等,因为骨骼中的ALP释放增加;在儿童生长发育期,ALP生理性升高是正常现象,因为骨骼生长活跃,ALP合成增加。
-年龄因素: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ALP生理性升高较为明显,青春期骨骼生长迅速,ALP水平可达成人上限的2-3倍;成年人ALP正常参考值有其标准范围,与儿童不同。
-性别因素:正常情况下,男性和女性ALP正常参考值范围有一定差异,男性略高于女性,这与骨骼肌肉发育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如果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引起ALP升高;成年人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可能影响骨骼代谢,但一般不会导致ALP显著升高,除非有骨骼疾病。
-病史:有骨骼疾病病史,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可能导致ALP升高;有肝胆系统疾病病史,如肝内胆汁淤积症,会引起ALP升高。
肝功检查通过多项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损伤等功能状态,不同指标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医生会综合各项指标以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