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低的症状和危害

一、血糖低的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当血糖降低时,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来做出反应,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自觉心跳加快)、饥饿感等,这是身体试图通过这些反应来升高血糖的信号。例如,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汗腺分泌增加导致出汗,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出现心悸等。

2.神经低血糖症状:随着血糖进一步下降,大脑供能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初期可能有认知障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得迟钝,影响日常的学习、工作能力;接着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像躁动不安、情绪易激动、判断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甚至可能引发抽搐,这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功能严重受影响,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血糖低的危害

1.短期危害:轻度低血糖会导致脑功能短暂性障碍,影响正常的认知和行为活动,使人无法正常进行思考和操作。而严重低血糖若不能及时纠正,会造成大脑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影响记忆力、判断力等高级神经功能,例如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存在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2.长期危害: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害,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同时,低血糖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因为血糖波动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调节。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低血糖对其脑发育影响更为显著,可能阻碍正常的智力和神经功能发育;老年人由于机体调节血糖的功能下降,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往往不典型,如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救治,需格外关注其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若不恰当调整降糖方案,过度降糖易引发低血糖,因此需严格监测血糖,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反复低血糖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