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血糖的症状
(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症状
当血糖降低时,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做出反应,表现为出汗(多为冷汗)、颤抖(肢体不自主抖动)、心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饥饿感强烈等,这是因为血糖下降刺激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引发上述反应。
(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初期可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此为大脑供能不足的早期表现;随着血糖进一步降低,可进展为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抽搐等,严重时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认知功能等。
二、低血糖的危害
(一)短期危害
轻度低血糖会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及工作效率,导致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会造成脑损伤,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等,甚至可直接危及生命,因为大脑长时间缺乏葡萄糖供能会使神经细胞功能衰竭。
(二)长期危害
1.低血糖感知减退:反复发生低血糖后,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感知减退现象,对低血糖的警示症状变得不敏感,从而增加再次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血糖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特殊人群影响
-儿童: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低血糖对脑的损伤更为严重,可能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如导致智力发育受影响等。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差,发生低血糖后恢复较慢,且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更易出现严重后果,需格外注重血糖监测与预防。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反复低血糖会干扰血糖的稳定控制,使血糖波动加剧,不利于病情的长期管理,在使用降糖药物过程中需严格调整剂量,警惕低血糖发生。
-孕妇:孕妇发生低血糖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