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与低血糖的区别
1.定义与病因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病因包括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造血原料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失血,如急性大量失血或慢性长期失血。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病因有多种,如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过量运动后未及时补充能量、药物性因素(如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过量)、内分泌疾病(如胰岛素瘤等)。
2.临床表现
贫血的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且慢性发展,常见症状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严重时可出现匙状指、吞咽困难等特殊表现。
低血糖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出汗、颤抖、心悸、饥饿感、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凉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
3.诊断方法
贫血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查诊断,关键指标为血红蛋白(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等。此外,还可能进行铁代谢指标、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低血糖诊断需测量血糖,若血糖值符合上述标准,结合相应症状可诊断。对于疑似低血糖但血糖正常者,可能需进行饥饿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进一步排查病因。
4.治疗方法
贫血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异。缺铁性贫血常用药物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巨幼细胞贫血使用维生素B12、叶酸。同时可能需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的食物摄入。
低血糖治疗,轻症患者口服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可快速缓解。严重低血糖或意识不清者需静脉注射葡萄糖。药物性低血糖需调整相关药物剂量。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可能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家长应关注孩子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对于反复低血糖发作的儿童,要排查潜在疾病。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2.孕妇
孕期血容量增加,易发生贫血,对孕妇和胎儿健康影响大,应定期产检监测血常规,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等预防贫血。孕妇低血糖发作可能影响胎儿供氧,孕期应规律进食,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3.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掩盖,若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需谨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低血糖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适当运动,随身携带急救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