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57是正常的吗

###一、正常体温范围界定

正常人体温一般通过口腔、直肠或腋下测量,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口腔测温为36.3℃~37.2℃;直肠测温稍高,为36.5℃~37.7℃;腋下测温相对较低,正常范围是36℃~37℃。因此,体温35.7℃低于正常腋下体温范围,属于体温偏低情况。

###二、体温偏低的可能原因

####(一)环境因素影响

若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如冬季暴露于低温户外且保暖措施不足,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导致体温下降至35.7℃。此外,穿着过少、潮湿环境等也可能引发体温偏低。

####(二)个体差异因素

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能力减弱,相比年轻人更易出现体温偏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若保暖不当也较易出现体温偏低情况。

####(三)疾病相关因素

某些疾病可导致体温偏低,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从而出现体温偏低;严重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可能出现体温偏低现象。

####(四)药物因素影响

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如服用过量退热药物等,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偏低。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成熟,体温偏低时需特别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调节室内温度,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等,若伴随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基础代谢低且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体温偏低时要注重保暖,可通过增添厚衣物、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维持体温,同时需关注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若有相关基础疾病史需积极排查病因并处理。

####(三)疾病患者群体

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人群出现体温35.7℃时,除注意保暖外,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以改善机体代谢状况从而稳定体温;对于因感染等导致体温偏低的患者,要积极针对感染进行诊治,同时加强体温监测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