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糖低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空腹状态:长时间未进食(如过度节食、空腹时间过长)时,体内储存的糖原逐渐被消耗,无法及时补充会导致血糖降低。例如,部分人群为控制体重过度节食,易出现空腹低血糖。
2.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身体能量消耗大幅增加,若运动前未适当进食补充能量,肌肉持续消耗葡萄糖,而血糖生成不足,可引发血糖下降。如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未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内分泌疾病:
-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肿瘤会异常分泌过多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明显降低。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等激素不足,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调节失衡,易发生低血糖。
2.肝源性疾病:严重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影响肝脏糖原合成、储存及糖异生功能,使肝脏维持血糖稳定的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低血糖。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易出现血糖波动。
3.消化系统疾病: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快速进入肠道,血糖吸收速度加快但波动增大,易引发低血糖;此外,长期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可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间接导致血糖偏低。
###二、血糖低的危害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轻度影响:初期可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因低血糖可能出现学习效率下降。
2.严重损害: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意识障碍、抽搐,长期反复低血糖会损害脑细胞,影响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对于儿童,严重低血糖可能影响大脑正常发育,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血糖低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如诱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尤其对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有冠心病病史者)危害更显著。
####(三)其他危害
低血糖发作时,患者可能因身体不适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尤其对于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孕妇发生低血糖时,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不同人群受低血糖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儿童因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低血糖对脑功能的影响更突出;老年人则更易因低血糖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