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部穿刺活检的常见危害及相关解释
####(一)出血风险
肺部穿刺活检可能导致胸腔内或肺内出血。研究表明经皮肺穿刺活检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咯血或胸腔积血,穿刺损伤肺部血管是主要原因,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如患凝血障碍性疾病或长期服抗凝药物)出血风险显著增加,因其自身凝血机制难应对穿刺致血管损伤,易现严重出血。
####(二)气胸风险
气胸是常见并发症,穿刺针穿脏层胸膜时空气入胸腔可引发。小量气胸可无症状,大量气胸致呼吸困难,有COPD等基础肺部疾病者肺组织弹性差,发生气胸概率更高且恢复更难,因本身肺功能受损,气胸会进一步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三)感染风险
穿刺为侵入性操作,存感染可能。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格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如老年、患免疫系统疾病者),细菌可经穿刺通道侵入致肺部或胸腔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局部红肿等症状,老年患者因机体免疫力随年龄增长下降且多合基础疾病,感染风险更高,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二、不同人群肺部穿刺活检危害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多合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等),活检前需严格评估凝血、心肺功能等。因老年患者出血、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活检前要充分与患方沟通,告知可能危害,活检后加强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有无咯血、胸痛等异常表现,以便及时处理并发症。
####(二)儿童人群
儿童行肺部穿刺活检较少,肺组织娇嫩,穿刺致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更高,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风险高。活检前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仅明确诊断需且无更好替代检查时才考虑,活检后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儿童呼吸、精神状态等,精心照护降并发症可能。
####(三)凝血功能异常人群
本身凝血功能异常者(如患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障碍病或长期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活检前需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尽量使凝血功能近正常范围降出血风险。活检后重点监测穿刺部位及有无咯血等出血表现,必要时采取止血及凝血纠正措施。
###三、降低肺部穿刺活检危害的措施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
仅临床高度怀疑肺部病变且非侵入性检查难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肺部穿刺活检,避免不必要操作降危害概率。
####(二)规范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经严格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穿刺中尽量精准操作,减少对肺部组织和血管损伤,降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三)完善术前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心肺功能、基础疾病等,据评估制定个性化活检方案,活检前与患方充分沟通,告知危害及应对措施,让患方充分了解配合。
####(四)加强术后监测与护理
活检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穿刺部位等,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不同人群予相应护理,如老年患者加强呼吸功能监测和感染防控,儿童患者注重生命体征观察和心理安抚等,最大程度降肺部穿刺活检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