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都是检查什么

肝功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一、转氨酶类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升高。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在儿童中,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的ALT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稍高一些,这与儿童肝细胞的生理特点有关。对于有肝炎病史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饮食等)的人群,需重点关注ALT水平。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出来,血清AST升高。AST升高常见于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往往比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或肝病的人群,监测AST水平很重要。

二、胆红素类指标

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黄疸性疾病,如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阻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则两者均升高。在新生儿中,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现象,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容易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但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干预。对于有黄疸症状的人群,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明确黄疸的类型。

直接胆红素:

-意义: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主要反映胆汁排泄情况。当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升高,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疾病可导致胆道梗阻,使直接胆红素升高。对于有胆道疾病家族史或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疑似胆道疾病症状的人群,直接胆红素检测很关键。

三、白蛋白与球蛋白类指标

白蛋白(Alb):

-意义:由肝脏合成,是血浆中主要的蛋白质,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功能。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在老年人中,由于肝脏功能逐渐减退,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白蛋白降低的情况,而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如一些节食减肥者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的人群,也需要关注白蛋白水平。

-球蛋白(G):

-意义: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产生,当机体受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时,球蛋白会升高。白球比(A/G)是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在肝脏疾病中,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导致A/G比值降低。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或慢性肝病的人群,监测球蛋白和白球比有重要意义。

四、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胆管上皮细胞中,在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胆道疾病等情况下,GGT升高。长期饮酒者的GGT往往会升高,因为酒精会刺激肝细胞合成GGT。对于有长期饮酒史或从事可能接触肝损伤药物工作的人群,GG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损伤情况。

肝功检查通过以上这些项目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胆红素代谢情况、肝脏合成功能等,为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进行肝功检查前,需要注意空腹(一般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肝功检查项目组合,以更准确地了解肝脏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