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出血怎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与监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红蛋白浓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比如血压持续下降提示可能仍有活动性出血。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生理储备功能下降,更需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

2.禁食与补液:胃出血期间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基本的营养需求和内环境稳定。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体重准确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如儿童补液过多可能导致肺水肿等。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创造有利于止血和胃黏膜修复的酸性环境。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可能不同,例如儿童肝脏、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用药相关情况。

2.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胃内灌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但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需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内镜治疗

1.内镜下止血:如果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导致的胃出血,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如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电凝止血、套扎止血等。内镜治疗能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处理,止血效果较为确切。但对于儿童患者,内镜操作需要更加轻柔、熟练,避免对儿童消化道造成额外损伤。

四、介入治疗

1.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胃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后进行栓塞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尤其要考虑老年患者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的耐受性。

五、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及方式:当出现严重大出血经上述治疗无效、合并穿孔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较高,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要综合评估手术收益与风险。

六、不同病因胃出血的针对性处理

1.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胃出血:除了上述一般、药物、内镜等治疗外,还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有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使用。不同年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胃出血:对于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除了采取上述止血等治疗外,还需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如改善肝功能等。老年肝硬化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退,治疗时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各器官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