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胃出血

胃出血的一般治疗

一般处理: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红蛋白浓度等。

禁食:少量出血可进流食,大量出血时需禁食,以使胃得到休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止血。

补充血容量

输血指征: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收缩压低于9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应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止重要脏器缺血缺氧。

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以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促进溃疡愈合。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使胃内pH值迅速提高到6以上,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止血敏等止血药物:可通过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起到辅助止血效果。

内镜止血:对于内镜下能发现的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措施,如注射止血、热凝止血、机械止血等。例如,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等内镜止血方法。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经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出血,可考虑介入治疗,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动脉后进行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少数患者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经大量输血后(24小时内输血量>1500ml)仍不能维持血压,或止血后复发,或合并穿孔或幽门梗阻等情况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不同人群胃出血的特殊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输血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老年患者对疼痛等反应可能不敏感,病情变化时容易被忽视,需加强病情监测。

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刺激或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补充血容量时要注意按体重计算补液量,防止补液过多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胃出血,内镜检查和治疗也需谨慎操作,要选择合适的内镜型号和操作方法,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止血目的。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胃出血治疗中需考虑月经等因素对血容量的影响。在补充血容量时要综合评估月经失血情况,必要时调整输血等治疗方案。同时,某些药物对女性内分泌等的影响也需在治疗中权衡,如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对钙吸收等产生影响,需关注女性患者的骨健康等问题。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史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管理,如抗病毒治疗(若为乙肝肝硬化)等。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在出血停止后需长期规范治疗溃疡,防止复发再出血,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诱发溃疡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