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水肿,是何种原因造成,如何治疗

一、双下肢水肿的原因

1.全身性因素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双下肢水肿。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病史者。

肾脏疾病: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发水肿。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年轻人中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

肝脏疾病: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双下肢水肿。常发生于有长期饮酒史、慢性肝炎病史的人群。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黏液性水肿,可出现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常见于长期节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2.局部因素

下肢静脉疾病: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导致水肿。多见于长期站立、久坐的人群,如教师、办公室职员等。

淋巴回流障碍:如丝虫病、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双下肢水肿。在丝虫病流行区较为常见。

二、双下肢水肿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心脏疾病: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减轻水肿,同时改善心脏功能。

肾脏疾病:根据具体病因,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进行治疗。

肝脏疾病:改善肝功能,补充白蛋白等。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补充甲状腺素。

下肢静脉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可穿弹力袜,严重者手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需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

2.对症治疗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减轻水肿。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水肿消退可能较慢,需耐心治疗并密切观察。

2.儿童:儿童出现双下肢水肿,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肾脏疾病等。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期出现双下肢水肿较为常见,多为生理性,但也需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理情况。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若水肿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