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结合膜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联征。以下是关于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一些信息:
一、病因
小儿咽-结合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腺病毒3、7型最为常见。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持续2-3天。
2.咽炎: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
3.结膜炎:双侧滤泡性结膜炎,可伴有结膜下出血。
4.全身症状:患儿可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5.病程:一般为1-2周,但部分患儿可长达1个月。
三、诊断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和眼部清洁。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热剂,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眼部不适时可使用眼药水或眼药膏。
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五、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儿。
总之,小儿咽-结合膜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治疗。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