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50%以上)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继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常继发于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感染等。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进行性肾功能恶化;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可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等;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因、新月体的数量和比例、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等。一般来说,原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较好,继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