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室上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希氏束分叉以上部位的过早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室上性早搏的症状轻重取决于早搏发生的频率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心悸、心跳暂停感。频发的早搏可致(因心跳暂停感而导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1.病因:
功能性: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这类早搏称为功能性早搏。
器质性:由于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早搏,常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病人。
2.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室上性早搏的重要方法,能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早搏的类型、频率和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了解早搏的发生情况,对评估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
3.治疗:
去除诱因: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普罗帕酮、美西律、胺碘酮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脏节律,减少早搏的发生。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于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症状的室上性早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导入心脏,破坏异常起搏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合理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告知医生其他疾病:如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