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尿路感染尿血如何诊治

一、临床表现观察

尿路感染尿血患者通常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还可能伴有腰痛、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尿路感染尿血可能除了尿路刺激征外,还可能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等全身症状;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尿血情况可能与经期等因素有一定关联;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尿路感染尿血时可能症状更不典型,且更容易出现病情迁延不愈的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尿路感染,红细胞增多提示有尿血情况。

2.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对于指导后续抗生素使用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可以确定是何种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畸形等情况,对于排查尿路感染尿血的病因有帮助。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超声探头,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辐射等风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泌尿系统结构有无异常改变。

2.静脉肾盂造影:对于反复尿路感染尿血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静脉肾盂造影,以了解肾盂、肾盏的形态,是否存在肾盂肾炎、肾积水等情况,但该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

四、诊断要点

结合尿路刺激症状、尿血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首先根据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情况初步怀疑尿路感染,再通过尿细菌学检查明确致病菌,同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泌尿系统其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尿血。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尤其是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充足休息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感染控制。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儿童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女性患者多饮水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尿路感染尿血情况;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多饮水同样重要,但需根据自身心肾功能等情况调整饮水量。

2.抗感染治疗:根据尿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选用头孢类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对于有复杂因素的尿路感染尿血患者,如存在泌尿系统结石等情况,可能需要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基础疾病。

3.对症治疗:对于尿血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但需谨慎选择,儿童使用止血药物更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尿路感染尿血时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用抗生素时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和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2.女性:女性尿路感染尿血时要注意经期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在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时间久坐等。

3.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尿路感染尿血情况;对于有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尿路感染尿血的同时,要根据畸形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外科干预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