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意义
(一)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
1.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它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因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也可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情况。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受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可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年龄因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可能会出现白蛋白相对偏低的情况,但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肝脏功能有所减退,合成白蛋白能力可能下降,需要关注其白蛋白水平变化。
2.球蛋白(GLB)
-意义:球蛋白主要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当肝脏有炎症或其他病变时,球蛋白可能会升高,尤其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免疫系统持续受到病毒刺激,免疫球蛋白产生增加,导致球蛋白水平升高。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者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影响球蛋白的代谢,导致球蛋白水平异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其免疫系统紊乱可能也会反映在球蛋白水平变化上。
3.白球比(A/G)
-意义:白球比是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正常比值约为1.5-2.5:1。白球比倒置常见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疾病,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细胞减少,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相对升高,导致白球比倒置。
-病史:有肝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需要密切监测白球比变化,以评估肝脏功能和病情进展。
(二)胆红素代谢相关指标
1.总胆红素(TBIL)
-意义: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总胆红素升高;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总胆红素升高;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总胆红素升高。例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属于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会明显升高。
-年龄因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不完善,总胆红素可升高,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早产儿由于肝脏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可能更明显,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特殊人群风险:新生儿溶血是一种特殊情况,由于母婴血型不合等原因,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大量破坏,总胆红素急剧升高,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直接胆红素
-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疾病,因为胆道梗阻,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反流入血。例如,胆管结石患者由于结石阻塞胆管,直接胆红素升高。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肝胆系统疾病风险,间接影响直接胆红素代谢。有胆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关注直接胆红素变化。
3.间接胆红素
-意义: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生成大量间接胆红素。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存在破坏自身红细胞的抗体,红细胞破坏增加,间接胆红素升高。
-病史:有溶血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间接胆红素水平,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三)酶类相关指标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常见于各种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LT可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如果感染病毒性肝炎,ALT也会明显升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老年人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肝细胞受损时ALT升高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仍需关注其变化。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ALT升高。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ALT升高。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受损,AST释放增加。AST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期等。例如,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大片坏死,AST显著升高。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AST/ALT比值大于1,常见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
-病史:有肝脏慢性病史的人群,如丙型肝炎病史,需要监测AST变化,结合ALT等指标评估肝脏炎症活动程度。
3.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意义: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胆管上皮细胞中。GGT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等。例如,长期酗酒者GGT明显升高,因为酒精会诱导肝细胞合成GGT;胆道梗阻患者由于胆管细胞受损,GGT释放增加,导致GGT升高。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某些有肝毒性的化学物质的人群,如从事化工行业且防护不当者,GGT可能会升高。
二、肝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饮食
-检查前3天应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因为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可能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尤其是胆红素和转氨酶的水平。例如,大量进食高脂食物后,可能会使血清胆红素暂时升高,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年龄因素:儿童在检查前也需要注意饮食,避免影响检查结果。婴幼儿的饮食需要家长特别注意,保证检查前饮食清淡。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者需要在检查前戒酒至少3天,因为酒精会明显影响肝功能指标,如ALT、GGT等。
2.作息
-检查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熬夜可能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出现波动。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可能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情况。
-年龄因素:老年人本身作息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需要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在检查前尤其要注意,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3.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降糖药等。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检查时间。例如,服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判断。
-特殊人群:孕妇在检查肝功能前需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因为某些药物对孕妇和胎儿有影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检查结果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调整检查方案。
(二)检查时注意事项
-抽血时要放松心情,避免因为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抽血难度。儿童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哭闹,家长要安抚好儿童情绪,配合医生抽血。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抽血后要按压针孔部位一段时间,防止出血。年龄较小的儿童按压时间可能需要相对长一些,避免引起皮下血肿。
-拿到检查结果后要及时交给医生,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检查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复查或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例如,总胆红素升高的患者,需要结合B超等检查进一步明确是肝细胞性、溶血性还是阻塞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