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突出是什么病

牙槽骨突出的定义与相关情况

牙槽骨突出是一种颌面部位的异常状况,可能影响面部的美观以及口腔的正常功能等。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骨突出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上颌牙槽骨突出可能导致上唇显得不够美观,下颌牙槽骨突出可能影响牙齿的咬合关系等。

病因方面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牙槽骨突出的遗传倾向,那么个体发生牙槽骨突出的概率可能会增加。例如,某些基因的遗传特性可能会影响牙槽骨的发育形态,使得牙槽骨出现突出的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遗传因素导致牙槽骨突出,儿童时期如果存在遗传相关的牙槽骨发育问题,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渐显现出牙槽骨突出的表现;成年人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牙槽骨突出的情况存在。

不良口腔习惯:长期的不良口腔习惯也可能引发牙槽骨突出。比如长期用口呼吸的人群,由于呼吸方式的改变,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可能导致上颌牙槽骨突出。儿童时期如果存在长期用口呼吸的情况,会影响颌面的正常生长,进而引发牙槽骨突出;成年人如果因为某些鼻部疾病等原因导致长期用口呼吸,也可能促使牙槽骨突出的情况出现。另外,长期偏侧咀嚼也可能导致两侧牙槽骨发育不均衡,出现一侧牙槽骨相对突出的情况。儿童长期偏侧咀嚼会影响颌面的对称发育,而成年人长期偏侧咀嚼也可能使牙槽骨突出的问题逐渐明显。

临床表现与影响

对面部美观的影响:牙槽骨突出会改变面部的轮廓外观。例如上颌牙槽骨突出时,面部可能呈现凸面型,给人一种“突嘴”的外观,影响个人的容貌美观,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因为这种面部外观的改变而可能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儿童可能会因为面部外观影响社交等,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外貌问题影响自信心等。

对口腔功能的影响:牙槽骨突出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咬合关系。下颌牙槽骨突出可能导致下颌前突,从而出现反颌(地包天)等咬合异常情况,这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咬合异常,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以及颌骨的生长,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口腔功能问题;成年人咬合异常除了影响咀嚼外,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等问题,比如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肉眼观察面部的外形,检查牙齿的排列、咬合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检查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时期会更关注颌面的生长发育情况,成年人则重点查看牙槽骨突出对咬合和面部美观的具体影响。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有曲面体层片、头颅侧位片等。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牙槽骨的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采用合适的检查参数;成年人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来明确牙槽骨突出的情况。

治疗相关

早期干预(儿童时期):如果是儿童时期发现牙槽骨突出的倾向,比如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对于用口呼吸的儿童,要积极治疗鼻部疾病,纠正用口呼吸的习惯;对于偏侧咀嚼的儿童,要引导其纠正咀嚼习惯,以促进颌面的正常发育,防止牙槽骨突出进一步加重。

成年后的治疗:成年人牙槽骨突出如果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治疗、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正畸治疗可以通过佩戴牙套等方式调整牙齿的排列,从而改善牙槽骨突出导致的咬合和面部外观问题;正颌外科手术则是通过手术的方式移动牙槽骨等颌骨结构来达到矫正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儿童进行正畸治疗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的因素,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