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谢功能
1.蛋白质代谢
-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如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白蛋白对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儿童肝脏合成功能相对较弱,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完善。在疾病状态下,如慢性肝病,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受损会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出现水肿等症状。
-同时,肝脏还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将氨基酸进行脱氨基等一系列代谢过程,转化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含氮部分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用于供能或合成糖类、脂肪等。
2.糖代谢
-肝脏在血糖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糖升高时,肝脏可以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这个过程称为糖原合成。例如,在进食后,血糖水平上升,肝脏利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以降低血糖浓度。不同年龄的人群,肝脏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能力有所差异,儿童肝脏糖原储备相对较少,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当血糖降低时,肝脏又可以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血糖的稳定。此外,肝脏还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不足。
3.脂肪代谢
-肝脏参与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输等过程。肝脏可以合成脂肪,然后将其与蛋白质、磷脂等结合形成脂蛋白,运输到肝外组织利用。例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就是在肝脏中合成并分泌的,它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运输到外周组织。在脂肪代谢异常时,如高脂血症,肝脏合成和分泌脂蛋白的功能可能出现紊乱。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高脂饮食,会加重肝脏脂肪代谢的负担,增加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解毒功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排出体外。例如,外源性的药物、毒物以及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氨等,在肝脏中经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进行解毒。以氨的解毒为例,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所不同,老年人肝脏解毒功能有所下降,在使用药物时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在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中,如肝硬化,肝脏解毒功能受损,会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出现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三、分泌和排泄功能
1.胆汁分泌
-肝脏能持续分泌胆汁,胆汁经胆管流入胆囊储存,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可以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不同年龄阶段,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有差异,儿童的胆汁分泌相对较少,消化脂肪的能力较弱。在一些胆道疾病时,如胆管梗阻,胆汁排泄受阻,会导致黄疸等症状,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厌油、腹胀等表现。
2.胆红素排泄
-红细胞衰老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代谢产生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运输到肝脏后,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然后随胆汁排入肠道,最终排出体外。如果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例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就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致,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等原因导致胆红素排泄异常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