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上牙槽骨突出较为常见的原因。如果家族中有上牙槽骨突出的遗传倾向,那么后代出现上牙槽骨突出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基因会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形态,使得子代继承了父母或家族中相关的颌骨生长模式,从而表现出上牙槽骨突出的特征。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位点可能与牙槽骨的发育和形态有关,当这些基因发生特定变异或组合时,就可能引发上牙槽骨突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儿童时期可能就会显现出一些颌骨发育的倾向,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表现出上牙槽骨突出的外观。
二、不良口腔习惯
1.吮指习惯:儿童时期长期的吮指习惯是导致上牙槽骨突出的常见不良口腔习惯之一。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经常将手指放在上下前牙之间吸吮,会对牙槽骨和牙齿的发育产生影响。手指的压力会使上牙槽骨受到向前的推力,阻碍上牙槽骨的正常向后生长,同时还可能导致前牙出现开颌等问题,进而引发上牙槽骨相对突出的情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吮指习惯的影响程度不同,幼儿期的吮指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随着年龄增长,对上牙槽骨发育的不良影响会逐渐显现。
2.吐舌习惯:长期的吐舌习惯也会影响上牙槽骨的正常形态。当舌头经常处于异常位置,向前伸吐时,会对上牙槽骨产生向前的作用力,干扰上牙槽骨的正常生长方向和形态。这种习惯在儿童换牙期较为常见,换牙期儿童如果有吐舌习惯,会破坏牙槽骨的正常发育环境,导致上牙槽骨向前突出。不同年龄的儿童,吐舌习惯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对牙槽骨发育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年龄越小,习惯持续时间越长,对上牙槽骨突出的影响可能越明显。
三、疾病因素
1.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当腺样体发生肥大时,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患者被迫用口呼吸。长期的口呼吸会影响颌面骨的发育,包括上牙槽骨。口呼吸时,面部肌肉的张力发生变化,上唇被牵拉向上,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使得上牙槽骨向前突出。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时期,儿童患腺样体肥大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的口呼吸状态会逐渐引起上牙槽骨突出等颌面发育畸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和对颌面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时期是颌面骨发育的关键阶段,腺样体肥大对这一时期上牙槽骨发育的干扰更为显著。
2.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与上牙槽骨突出有关。例如,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全身骨骼包括牙槽骨的过度生长,从而可能引起上牙槽骨突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儿童时期发病时,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包括骨骼系统的发育,可能导致上牙槽骨发育异常而突出。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对于儿童来说,内分泌疾病对颌面骨发育的影响可能在生长发育阶段就显现出上牙槽骨突出的表现;对于成年人,内分泌疾病如果导致激素水平异常波动,也可能影响牙槽骨的代谢和形态,引发上牙槽骨突出。
四、换牙期的局部障碍
换牙期如果出现乳牙滞留、乳牙早失等局部障碍,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进而导致上牙槽骨突出。例如,乳牙滞留时,恒牙可能会在乳牙的舌侧或唇侧萌出,造成牙列拥挤和牙槽骨的异常发育,使得上牙槽骨突出。乳牙早失后,相邻牙齿可能会向缺牙间隙倾斜移位,占据了恒牙萌出的空间,导致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引起上牙槽骨突出。换牙期是上牙槽骨和牙齿发育的重要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换牙期面临的局部障碍情况不同,比如6-12岁是儿童换牙的主要阶段,此时期出现乳牙滞留或早失等问题,对这一阶段上牙槽骨发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会增加上牙槽骨突出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