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管支气管异物典型症状
1.剧烈呛咳: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时,会立即刺激气道黏膜,引发剧烈呛咳。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射,目的是通过强烈的气流冲击,尝试将异物排出体外。该症状几乎在异物进入的瞬间就会出现,且呛咳较为猛烈,难以自行控制。
2.阵发性咳嗽:在异物进入气道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阵发性咳嗽。这是因为异物持续刺激气道,导致气道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及痉挛,引起咳嗽发作。咳嗽通常呈间歇性发作,并非一直持续不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能几分钟,也可能更长,之后会有短暂缓解期。
3.喘息:异物阻塞气道后,会导致气流通过不畅,进而出现喘息症状。喘息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高调、持续的类似吹哨的声音,尤其在呼气时更为明显。其原因是气道狭窄,气流通过受阻,气体在狭窄部位形成湍流而产生声音。
4.呼吸困难:根据异物阻塞气道的程度不同,呼吸困难程度也有所差异。若异物完全阻塞气道,可迅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若为不完全阻塞,患者会有呼吸费力、气促等表现,呼吸频率加快,胸部起伏明显,可伴有“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这是因为气道受阻,气体进出肺脏困难,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呼吸肌会更加用力工作。
5.发热:部分患者在异物进入气道一段时间后,由于气道黏膜损伤,易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发热症状。发热程度可高可低,一般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常在37.5℃39℃之间。若感染严重,体温也可能超过39℃,同时可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二、不同人群相关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气道相对狭窄,且咳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异物进入气道后更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家长应特别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过小的物品,如硬币、纽扣、豆类等,防止其放入口中误吸。当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即使症状短暂缓解,也应及时就医,因为异物可能并未排出,仍留在气道内,随时可能引发危险。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咳嗽反射和排痰能力减弱,气道异物梗阻后更难自行排出异物。且老年人多伴有心肺功能下降等基础疾病,异物导致的气道阻塞会进一步加重心肺负担,使呼吸困难等症状更加严重。家属应关注老年人进食情况,避免其进食过快、过急,对于佩戴假牙的老人,要确保假牙固定良好,防止脱落误吸。若老年人出现可疑症状,需尽快送医。
3.有呼吸道病史人群: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气道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和功能障碍,异物进入后,气道阻塞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原有病情会急剧加重。此类人群日常应更加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易致异物吸入的环境。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就医,告知医生自身病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相应治疗。
三、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常用药物
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当异物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控制感染。
2.支气管舒张剂:例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通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