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肌酐偏高的病因

一、肾脏自身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肌酐偏高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反应等损伤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例如,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炎症,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使肌酐排泄减少,血肌酐升高。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情况,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肌酐升高的幅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病史因素:既往有链球菌感染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可能增加患肾小球肾炎的风险,进而导致肌酐偏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累及肾脏时可引发狼疮性肾炎,出现肌酐升高。

2.肾病综合征

-发病机制: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肝脏合成蛋白增加,但不能完全弥补丢失,同时肾脏对蛋白质的代谢等功能异常。另外,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除了蛋白质滤过增加外,也会影响肌酐等代谢废物的滤过。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中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相对常见,成人则以膜性肾病等多见。性别方面无明显严格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差异。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肌酐逐渐升高的情况,这与肾脏滤过功能逐渐受损有关。

-病史因素:既往有过敏性疾病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可能增加患肾病综合征的风险,从而导致肌酐偏高。比如,有花粉过敏史的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可能诱发免疫反应,进而影响肾脏出现肾病综合征相关表现,肌酐升高。

二、肾外因素

1.脱水

-发病机制:当机体出现脱水情况时,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脏为了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等,会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使得肌酐的滤过减少,从而血肌酐升高。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脱水情况,婴幼儿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导致肌酐偏高;成年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胃肠道疾病导致严重呕吐腹泻等也容易发生脱水。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婴幼儿脱水可能更需关注。例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婴幼儿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发生脱水后,肾脏灌注不足,肌酐可升高。相关研究表明,脱水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血肌酐暂时性升高,补充水分后肌酐可逐渐恢复正常。

-生活方式因素:高温环境下未及时补充水分、胃肠道疾病导致严重吐泻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容易引起脱水,进而导致肌酐偏高。比如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未饮水,或者患有急性胃肠炎频繁呕吐腹泻等情况。

2.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肾脏灌注不足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排泄减少,血肌酐升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心力衰竭,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本身逐渐衰退等原因相对更易患心力衰竭,男性和女性在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上有一定差异,一般男性在某些年龄段心力衰竭发病率相对较高,但总体差异不是绝对的。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更容易出现肾脏灌注不足,肌酐升高。例如,一位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人,再次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减少,肌酐升高。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相当比例存在血肌酐升高的情况,且随着心力衰竭病情的加重,肌酐升高的幅度可能增大。

-病史因素:既往有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进而容易出现肌酐偏高。比如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而出现心力衰竭,导致肌酐升高。

3.药物性肾损伤

-发病机制:某些药物可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肌酐升高。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可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肾灌注减少;还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损伤肾小管,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影响肌酐的分泌和重吸收等,从而使血肌酐升高。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儿童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某些肾毒性药物更敏感;老年人由于肾功能本身逐渐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伤的影响。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严格差异,但不同药物在不同性别中的不良反应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发生肾损伤导致肌酐升高的风险相对较高。有研究显示,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情况,具体比例与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等因素相关。

-用药因素:不合理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长期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或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未充分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等用药因素,容易导致药物性肾损伤,肌酐升高。例如,患者因头痛自行长期大量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引起肾损伤,肌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