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汗疱疹
常见于儿童,多与手足多汗、过敏体质等有关。一般春末夏初发病,夏季加重,冬季可自愈。表现为手掌、手指侧面、指端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略高出皮肤表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
对于儿童,若为汗疱疹,需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保持手部干燥,可外用一些温和的润肤剂。
(二)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除了手上长小水疱外,口腔内可见疱疹或溃疡,同时伴有发热、口痛、厌食等症状。水疱一般如米粒大小,疱壁薄,周围有红晕。
若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相关表现,应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体温及精神状态等,一般需对症支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三)接触性皮炎
孩子手部接触某些物质后引起的过敏或刺激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如洗洁精、肥皂、某些玩具材料等。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瘙痒。
首先要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轻度的接触性皮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四)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之后全身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等,手上也可出现水疱,水疱常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水痘患儿需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并发症等。
二、观察要点
(一)水疱的特征
观察水疱的大小、数量、分布部位,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局限于手部还是蔓延至其他部位等。例如手足口病的水疱多分布在手、足、口腔等部位,而接触性皮炎多局限于接触部位。
注意水疱的形态,是圆形、椭圆形还是其他形状,疱液的情况,如是否清亮、有无浑浊等。
(二)伴随症状
有无发热,体温的高低,发热持续时间等。手足口病、水痘等常伴有发热症状。
是否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孩子的精神状态如何,饮食情况有无变化等。
(三)病程进展
观察水疱是在增多还是减少,水疱是在干涸结痂还是有新的水疱出现等。
三、家庭护理建议
(一)保持手部清洁
用温水清洗手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后轻轻擦干,保持手部干燥。
(二)避免搔抓
告知孩子不要用手搔抓水疱,以免引起水疱破裂继发感染。可给孩子剪短指甲,必要时给孩子戴上棉质手套。
(三)注意饮食
对于儿童,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四)环境护理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对于患有水痘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孩子,要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四、何时就医
(一)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水疱伴有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
水疱出现破裂、渗液、红肿加重,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
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呕吐等异常表现。
水疱持续增多,累及范围扩大,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疼痛等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