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腔炎症相关原因
(一)急性鼻炎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各种呼吸道病毒可导致鼻腔黏膜急性炎症反应,使得鼻黏膜充血、肿胀,从而引起鼻子不通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鼻炎,且在季节交替时,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因着凉等因素引发病毒感染导致鼻子不通气。
(二)慢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用药不当等引起。鼻黏膜肿胀,呈暗红色,表面光滑,下鼻甲黏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剂敏感,通过收缩血管可改善通气。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吸入大量粉尘、有害气体等,会增加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风险,尤其对于长期吸烟的成年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导致鼻子不通气。
2.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鼻黏膜、骨膜甚至骨质发生增生肥厚,下鼻甲呈桑葚样改变,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通气改善不明显。其发病与长期炎症刺激、鼻腔结构异常等有关,年龄较大且有长期鼻炎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鼻腔结构异常原因
(一)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会影响鼻腔通气。鼻中隔偏曲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能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引起。成年人如果因外伤导致鼻中隔偏曲,可能会出现长期鼻子不通气的情况,而儿童时期的外伤如果影响了鼻中隔的正常发育,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出现鼻子不通气的症状。
(二)鼻息肉
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特征。鼻息肉会阻塞鼻腔通道,导致鼻子不通气,且随着息肉的增大,通气障碍会逐渐加重。鼻息肉的形成与过敏反应、慢性炎症等有关,过敏性体质的人群,如儿童时期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更容易并发鼻息肉导致鼻子不通气。
三、过敏因素相关原因
(一)变应性鼻炎
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鼻黏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出现鼻痒、打喷嚏、鼻塞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在花粉季节(如春季、秋季),接触相应花粉后容易引发变应性鼻炎导致鼻子不通气。女性在妊娠期或更年期,身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成为过敏体质的易感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
四、其他原因
(一)鼻腔肿瘤
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都可能阻塞鼻腔,引起鼻子不通气。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鼻咽癌在某些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长期吸烟、有EB病毒感染史的成年人属于高危人群,可能出现鼻子不通气、涕中带血等症状。儿童时期鼻腔肿瘤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肿瘤等原因导致鼻子不通气,需要及时排查。
(二)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代谢减缓,鼻黏膜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导致鼻子不通气。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内分泌因素影响出现此类情况。
总之,鼻子不通气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原因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表现有所不同,当出现鼻子不通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