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腔结构异常相关原因
(一)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由多块软骨和骨组成,若发育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或受外伤等,可致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引起鼻腔通气不畅。这种情况在青少年群体中因鼻部发育尚未完全稳定,受外伤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多见,成年人也可能因外伤等出现鼻中隔偏曲导致鼻子不通气。
(二)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特征,会阻塞鼻腔空间,导致鼻子不通气,且随着息肉增大,通气不畅情况会逐渐加重,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及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者。
二、炎症因素相关原因
(一)急性鼻炎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冬春季高发。病毒感染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加,导致鼻子不通气,同时常伴有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概率可能相对较高。
(二)慢性鼻炎
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用药不当等引起,鼻黏膜肿胀,呈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鼻黏膜增生、肥厚,导致持续性鼻塞,成年人多见,但儿童若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等也可能引发。
(三)鼻窦炎
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症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阻塞鼻窦开口及鼻腔,引起鼻子不通气,同时伴有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鼻窦炎相对较为常见且需引起重视,因为儿童鼻窦解剖结构特点使其较易发生炎症且可能影响面部发育等。
三、过敏因素相关原因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接触后鼻黏膜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过敏体质者易发病,春秋季花粉传播季节是高发期,儿童过敏体质者相对较多见,接触过敏原后鼻子不通气症状较为明显。
四、肿瘤因素相关原因
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引起鼻子不通气。良性肿瘤如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等,随着肿瘤生长逐渐阻塞鼻腔;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早期可能表现为单侧鼻塞,逐渐加重,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相对高发,中老年人相对多见,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五、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一)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中,如含有大量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可刺激鼻腔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鼻子不通气;温度、湿度急剧变化也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引起短暂的鼻子不通气,例如突然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鼻黏膜可能不适应出现一时的鼻塞。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鼻黏膜充血导致鼻子不通气,如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出现鼻塞症状,有长期用药史的人群需留意药物对鼻腔的影响。
(三)内分泌因素
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引起鼻子不通气,一般在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鼻塞症状多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