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的部位界定
下呼吸道是指喉以下的呼吸管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6颈椎体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5胸椎体之间)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逐渐分支,越分越细,形似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
气管
结构特点:气管是由16-20个"C"形软骨环借结缔组织连接而成,软骨环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膜封闭,管腔衬以黏膜。气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能保证气体的顺畅通过,同时其软骨结构可维持气管的形态,防止气管塌陷。
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不同年龄阶段气管的粗细、长度等有差异,儿童的气管相对较细、较短;男性和女性的气管在粗细上可能略有不同,一般男性气管稍粗。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气管黏膜可能会受到损伤,影响气管的正常功能,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有呼吸道病史的人群,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
支气管
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细、长且走向较水平;右主支气管较粗、短且走向较垂直;这种差异使得异物更容易坠入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分支为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支气管。
叶支气管及以下分支:叶支气管进一步分支为段支气管,段支气管再分支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等,最终形成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等。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支气管的分支情况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儿童的支气管相对更窄,弹性也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阻塞等情况。有过敏史的人群支气管在受到过敏原刺激时,更容易出现痉挛、狭窄等反应,影响呼吸功能。
下呼吸道相关疾病及检查意义
下呼吸道的各种病变都可能通过对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的影响表现出来。例如支气管炎时,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肺炎时,炎症可累及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组织,影响气体交换。通过对下呼吸道的检查,如胸部X线、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下呼吸道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占位、异物等病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检查的选择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而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儿童呼吸道异物等情况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女性在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进行胸部检查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如果是进行有创的下呼吸道检查,需考虑生理周期对身体的影响等情况;有基础心肺疾病的人群在进行下呼吸道相关检查前,需要评估心肺功能,以确保检查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