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晨跑步的情况
(一)优点
1.空气方面:经过一夜植物的呼吸作用,早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但对于经常锻炼且身体适应的人来说,适当运动可逐渐适应。清晨空气相对安静,污染物经过一夜沉降等,部分区域空气质量在特定时段可能有一定优势,不过不同地区情况差异较大。从氧气含量角度,经过夜间植物光合作用储备,日出后氧气含量会逐渐升高,早晨适量跑步能吸入一定氧气进行能量代谢。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城市环境中,经过合理规划的公园等区域,早晨跑步时空气流动性相对较弱,可让跑步者更专注于运动本身。
2.身体激素方面:早晨人体皮质醇等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皮质醇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和代谢率,在一定程度上能为跑步提供能量支持。对于有规律生物钟且习惯早起的人,早晨跑步能开启一天的活力,帮助唤醒身体各个机能,使其进入运动状态。比如一些长期坚持晨跑的人,会发现身体在早晨跑步后,全天的精神状态相对较好,能够更高效地应对工作和生活。
3.特殊人群情况: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早晨跑步可以利用身体在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来辅助血糖调节,但需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情况。对于老年人,早晨跑步要注意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因为早晨气温相对较低,血管收缩,老年人关节灵活性稍差,所以要做好热身,避免因温度低导致肌肉僵硬而引发运动损伤。
(二)缺点
1.气温方面:早晨气温通常较低,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时,气温变化明显。低温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相对升高,对于心血管系统负担较重的人,如患有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早晨跑步,血管快速收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大,增加心脏供血不足的风险。
2.运动前准备情况:有些人早晨时间较紧张,可能没有充分热身就开始跑步,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因为经过一夜休息,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延展性在早晨相对较差,如果直接进行高强度跑步,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比如腿部肌肉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突然发力,就可能导致肌肉纤维拉伤。
二、晚上跑步的情况
(一)优点
1.气温方面:晚上气温相对较为舒适,尤其是夏季,白天的高温在傍晚消退后,气温适宜跑步。合适的气温能让身体感觉更放松,血管处于相对舒张状态,运动时血液循环更顺畅。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傍晚时分外出跑步,不会像早晨那样寒冷,也不会像中午那样酷热,身体能更轻松地进行运动。
2.身体疲劳情况: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的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激活,关节也相对更加灵活,在运动前不需要过长时间的热身就能进入较好的运动状态。同时,晚上跑步可以帮助缓解一天的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比如上班族一天工作后,通过晚上跑步释放压力,让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更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3.特殊人群情况: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晚上跑步是比较舒适的选择。但对于患有严重高血压的患者,晚上跑步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情绪过度兴奋等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儿童,晚上跑步要注意活动量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影响生长发育,同时要在家长陪伴下进行,确保安全。
(二)缺点
1.空气方面:晚上随着交通流量等因素,空气中的污染物可能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城市中的交通要道附近。此外,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空气的氧气含量相对早晨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一般对运动影响不大,不过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患者,要注意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场所跑步。例如在交通繁忙的路段附近跑步,吸入过多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发作。
2.时间安排方面:如果晚上跑步时间较晚,可能会影响睡眠。因为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会延迟入睡时间或者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人,要注意控制晚上跑步的时间和强度,尽量在睡前1-2小时结束跑步,让身体有时间恢复平静,以便进入睡眠状态。
总体而言,早晨和晚上跑步各有优劣,选择早晨还是晚上跑步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心血管等方面的严重疾病,且习惯早起,早晨跑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更倾向于在舒适的气温下运动,且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睡眠,晚上跑步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无论选择哪个时间段跑步,都要遵循科学运动的原则,如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注意适量,运动后做好放松等,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跑步的强度和时间。